top of page

從3C重度使用到熟齡族群,護明保健食品的葉黃素配方怎麼設計?場景化搭配才是市場關鍵

  • 作家相片: qiruroc
    qiruroc
  • 9月8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9月11日

葉黃素產品怎麼突圍?品牌必懂的配方策略與差異化設計


目錄 1.功效成分全解析


眼睛

3C暴露與數位視疲勞成為常態;國際最新綜述指出「數位視疲勞(DES)」盛行率極不一致但影響廣泛,症狀涵蓋頭痛、乾澀、痠痛、視線模糊等。


螢幕時間與近視風險之關聯愈來愈明確:2025年一項涵蓋45項研究、逾33.5萬名受試者的系統性回顧與劑量反應分析顯示,每增加1小時螢幕時間,近視風險上升約21%。也就是說,不只是孩子,連上班族和長時間用電腦的族群,都在默默加重負擔。


同時,全球「護明保健食品」市場也持續升溫。2024年規模約19.5億美元,未來5年預估每年成長 7%,代表這是個快速擴大的產業機會。



1.功效成分全解析


護眼成分

1) 葉黃素(Lutein):保護配方的核心成分


葉黃素就是此產品的地基,主要功能是:

過濾藍光,減少螢幕的傷害

抗氧化,保護健康


金盞花

關鍵臨床:AREDS/AREDS2 大型研究證實,在「中期以上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(AMD)」族群,特定配方能降低進展為晚期AMD的風險約25%;AREDS2進一步以葉黃素+米黃素取代 β-胡蘿蔔素,安全且成效不減


實務建議:如果你的產品目標族群是長期使用3C的學生、上班族,或是熟齡族群的保護,葉黃素幾乎是必備。上市文案著重「視覺表現與強化防護」較貼近證據而非誇大治療。


2) 玉米黃素(Zeaxanthin):葉黃素的拍檔


與葉黃素同為黃斑部主要類胡蘿蔔素,協同維護。

實務建議:護眼產品優先設計成「葉黃素+玉米黃素」雙核心;標示寫清楚每份劑量,以利通路與客人清晰了解。


玉米

3) 花青素(Anthocyanins):抗氧化、循環與疲勞緩解的潛力


來源:藍莓、黑醋栗等。

證據現況:早期與中期臨床顯示在視覺功能(包含疲勞、視野)有一定程度的改善


實務建議:花青素可作為功能加乘的配角(如對應長時間閱讀/熬夜族群),別把它當單一主成分的「萬靈丹」。文案用語宜偏向「支持、維持」而非療效宣稱。


藍莓

4) 蝦紅素(Astaxanthin):數位視疲勞的新證據


蝦紅素是從紅藻萃取的天然抗氧化物,可以穿過保護屏障,幫助抵抗長時間使用螢幕的壓力。

最新臨床研究(2025年雙盲隨機試驗)顯示:兒童補充蝦紅素可以明顯減少疲勞、改善視覺表現。雖然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特定族群,仍需要更多不同年齡與劑量的驗證。


實務建議:若品牌鎖定「重度 3C 使用」或「青少年/電競」場景,蝦紅素是很好的差異化組件;但建議與「葉黃素+玉米黃素」同時存在,定位成高階保護複方。


蝦紅素

5) 維生素A與β-胡蘿蔔素:必要,但要分情境


維生素A的事實:維持暗視力與健康不可或缺;缺乏會導致夜盲、乾眼甚至失明,為全球公共衛生議題。

β-胡蘿蔔素的爭議: 過去用於護明配方(AREDS研究),但後續發現吸菸者或曾吸菸者使用可能增加肺癌風險,因此現在多以葉黃素+玉米黃素取代β-胡蘿蔔素


實務建議:

一般護明產品不用把β-胡蘿蔔素當成主要賣點,避免風險誤導

維生素A可作為基礎成分,用來支持夜間視力和健康

如果針對營養缺乏族群或公益方案(營養缺乏或弱勢族群設計的公共健康補充計畫,不是商業產品),可補充β-胡蘿蔔素,但需明確標示安全說明


胡蘿蔔

6)Omega-3(DHA/EPA/印加果油植物性Omega-3):護眼的輔助角色


數據說明:

植物性Omega-3(如印加果油、魚油)可提供α-亞麻酸(ALA),有抗發炎與心血管保護作用,有輔助效果,但證據同樣不宜單獨宣稱治療效果


魚油

實務建議:

Omega-3(魚油或植物來源)適合作為全身健康與護明輔助的配方成分

若品牌要加入此成分,要明確定位族群和溝通語氣,避免誇大功效

可搭配葉黃素、玉米黃素、蝦紅素等核心成分,形成完整、高階護眼配方



快速選配:依族群與情境設計


學生

●學生/年輕3C族群

長時間用電腦、手機,常見問題是專注力下降、藍光傷害、長期疲勞。

建議配方:葉黃素+玉米黃素+蝦紅素,可依需求再加花青素。


上班族

●上班族

長時間盯螢幕、常加班到深夜,容易出現視覺模糊、夜間視線不清。

建議配方:葉黃素+玉米黃素+花青素+維生素A,並可評估少量Omega-3,協助降低發炎反應。


銀髮族

●熟齡/有家族眼疾風險者

眼睛老化、黃斑部病變風險高,通常會與醫師建議並行。

建議配方:參考AREDS2配方精神(葉黃素+玉米黃素+維生素A、C、E、鋅等),但避免使用β-胡蘿蔔素。


未來12–24個月護眼趨勢

場景化配方:由「單一成分」走向「情境解決方案」(例如:電競用眼、長途駕駛、夜間視覺)。

兒少護眼崛起:學齡族群螢幕時間上升,家長願為「可感受的體感」買單;蝦紅素與「葉黃素+玉米黃素」的兒少劑量設計值得投入。


市場面:眼部保健品CAGR(年均複合成長率)6–7%;新品切入建議走「高單價差異化複方」與「低門檻日常長期化」兩端策略。



淇如觀點:把證據變成可銷售的產品體驗

淇如觀點

在淇如,我們做的不是單純把粉裝進膠囊,而是三件事:


●證據先行:我們先了解品牌想服務的族群與使用場景,建立核心配方,以葉黃素+玉米黃素為核心,視需求加入蝦紅素/花青素/Omega-3等輔助成分,或是更多有效複方,也可依照品牌商的受眾進行設計。臨床量與科學用語先釐清,再討論口感、外觀與產品體驗。


●差異化設計:以體感與可追蹤指標做為產品目標,避免落入「成分表長但吃不出效果」的陷阱。


●從研發到上市:配方→劑型→穩定性→法規審核→包裝敘事→完整出貨,我們以「一次到位」的方式,幫你把護眼產品做成能被選擇、也願意讓消費者持續吃的產品。


在護眼市場中,成分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「對的族群、對的劑量、對的搭配」。隨著消費者需求越來越精準,品牌若能把臨床數據、生活場景與差異化設計結合,就能避開價格競爭,真正打造有口碑、能長久被選擇的產品。


淇如觀點

在淇如,我們相信代工不只是生產,而是與品牌共創。從配方研發、法規把關,到市場趨勢的判斷,我們陪伴你一步步落實,把護明商品做成真正能被看見、也願意被長期信任的選擇。




留言


這篇文章不開放留言。請連絡網站負責人了解更多。
bottom of page